感遇(其一)張九齡
蘭葉春葳蕤,桂華秋皎潔。欣欣此生意,自爾為佳節(jié)。誰知林棲者,聞風坐相悅。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。
賞析
這首詩是張九齡遭讒被貶后所作的十二首《感遇》詩之一,風格樸素遒勁,寄慨遙深。此詩借物起興,自比蘭桂,抒發(fā)了詩人孤芳自賞、氣節(jié)清高、不求他人知的情感。此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,以春蘭秋桂對舉,點出其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征,是起。三、四句,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,不求人知之品質(zhì),是承。上半首寫蘭桂,不寫人。五、六句以“誰知”引出與蘭桂同調(diào)的山中隱者來,是轉(zhuǎn)。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,是合。全詩結(jié)構(gòu)嚴謹,而且做到了意盡詞盡,無一字落空。
?
感遇(其二)
張九齡
江南有丹橘,經(jīng)冬猶綠林。豈伊地氣暖,自有歲寒心??梢运]嘉客,奈何阻重深。運命惟所遇,循環(huán)不可尋。徒言樹桃李,此木豈無陰。
賞析
本詩以橘喻人,托物言志,贊頌丹橘經(jīng)冬猶綠,有耐寒的本性,以此比喻詩人自己也有賢人一樣的高尚品質(zhì),但不被人識,只能抑郁不平。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無法被介紹給嘉賓的遭遇,也映襯了詩人遭到排擠的境遇。無可奈何,詩人只得把這一切歸結(jié)于命運,以反詰句收束全詩,指責人們只顧種桃李而不重視丹橘的行為,進一步抒發(fā)了詩人的憤怨。
?
月下獨酌
李白
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。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。醒時同交歡,醉后各分散。永結(jié)無情游,相期邈云漢。
賞析
此詩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。此詩首四句為第一段,寫花、酒、人、月影。月下獨酌,本是寂寞的,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象,幻出月、影、人三者;然而月不解飲,影徒隨身,仍歸孤獨。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,詩人從月影上發(fā)議論,點出“行樂須及春”的題意。最后六句為第三段,寫詩人執(zhí)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(jié)無情之游,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。邀月對影,千古絕句,乍一看詩人似乎真能自得其樂;細思量,此情景卻極度凄涼。
?
春 思
李白
燕草如碧絲,秦桑低綠枝。當君懷歸日,是妾斷腸時。春風不相識,何事入羅幃。
賞析
這是一首描寫思婦心緒的詩,表達了思婦對自己夫君殷切的思念,展現(xiàn)了他們之間忠貞的愛情。
此詩的前兩句以相隔遙遠的燕、秦兩地的春天景物起興,頗為別致。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,終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歸來;同時也想象著遠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見到碧絲般的春草,也必然會萌生思歸的念頭。三、四兩句直承興句的思路而來,繼續(xù)寫燕草芳碧,上句寫夫君思歸,而下句竟以“斷腸”承之,這樣寫對表現(xiàn)思婦的感情又進了一層。此詩的最后兩句捕捉思婦在春風吹入閨房,掀動羅帳的一剎那的心理活動,表現(xiàn)了她忠于所愛、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。
此詩的末尾反詰春風,愈見思苦情深。全詩以景寄情,婉曲動人。
?
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
李白
暮從碧山下,山月隨人歸。卻顧所來徑,蒼蒼橫翠微。相攜及田家,童稚開荊扉。綠竹入幽徑,青蘿拂行衣。歡言得所憩,美酒聊共揮。長歌吟松風,曲盡河星稀。我醉君復樂,陶然共忘機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月夜到唐代有名的士人隱居地——長安之南的終南山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,與他一起欣賞自然風景,暢飲美酒,放聲高歌的情景。此詩寫暮色蒼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靜,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。詩人在這里忘卻了人間的名利,心境淡泊,享受到了真正的寧靜。全詩有景有情,情景交融,色彩鮮明,神采飛揚,頗有清俊之味。
?
佳 人
杜甫
絕代有佳人,幽居在空谷。自云良家子,零落依草木。關(guān)中昔喪亂,兄弟遭殺戮。官高何足論,不得收骨肉。世情惡衰歇,萬事隨轉(zhuǎn)燭。夫婿輕薄兒,新人美如玉。合昏尚知時,鴛鴦不獨宿。但見新人笑,那聞舊人哭。在山泉水②清,出山泉水濁。侍婢賣珠回,牽蘿補茅屋。摘花不插發(fā),采柏動盈掬。天寒翠袖薄,日暮倚修竹。
賞析
杜甫很少寫專詠美人的詩歌,《佳人》卻以其格調(diào)之高而成為吟詠美人的名篇。詩人以純客觀敘述方法,兼采夾敘夾議和形象比喻等手法,描述了一個在戰(zhàn)亂時期被遺棄的上層社會婦女所遭遇的不幸,并在逆境描寫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,從而使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。
全詩文筆委婉,纏綿悱惻,繪聲如泣如訴,繪影楚楚動人。
?
贈衛(wèi)八處士
杜甫
人生不相見,動如參與商。今夕復何夕,共此燈燭光。少壯能幾時,鬢發(fā)各已蒼。訪舊半為鬼,驚呼熱中腸。焉知二十載,重上君子堂。昔別君未婚,兒女忽成行。怡然敬父執(zhí),問我來何方。問答未及已,兒女羅酒漿。夜雨剪春韭,新炊間黃粱。主稱會面難,一舉累十觴。十觴亦不醉,感子故意長。明日隔山岳四,世事兩茫茫。
賞析
此詩作于詩人被貶華州司功參軍之后,抒寫其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。
前十句主要是抒情,接下去,則轉(zhuǎn)為敘事。歷經(jīng)二十年歲月的流逝,此番重見,詩人眼前出現(xiàn)了好友兒女成行的景象。這里面當然有詩人對倏忽之間遲暮已至的喟嘆?!扳弧币韵滤木洌瑢懗鲂l(wèi)八的兒女彬彬有禮、親切可愛的情態(tài)。為其所置辦的家常飯菜,體現(xiàn)出老朋友間不拘形跡的淳樸友情?!爸鞣Q”以下四句,敘述主客暢飲的情形。故人重逢話舊,不是細斟慢酌,而是一連飲了十大杯酒,這是主人內(nèi)心不平靜的表現(xiàn)?!案凶庸室忾L”,概括地點出了今昔感受。
?
夢李白·二首
杜甫
其一
死別已吞聲,生別常惻惻。江南瘴癘地,逐客無消息。故人入我夢,明我長相憶??址瞧缴?,路遠不可測。魂來楓林青,魂返關(guān)塞黑。君今在羅網(wǎng),何以有羽翼?落月滿屋梁,猶疑照顏色。水深波浪闊,無使蛟龍得。
其二
浮云終日行,游子久不至。三夜頻夢君,情親見君意。告歸常侗促,苦道來不易。江湖多風波,舟楫恐失墜。出門搔白首,若負平生志。冠蓋滿京華,斯人獨憔悴。孰云網(wǎng)恢恢,將老身反累。千秋萬歲名,寂寞身后事。
賞析
這兩首記夢詩作于乾元二年(759)秋,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,積思成夢而作。此詩以夢前、夢中和夢后的次序敘寫。第一首寫詩人初次夢到李白時的心理,表現(xiàn)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(guān)切;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,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。
此詩的語言溫柔敦厚,句句發(fā)自肺腑,字字惻惻動人,讀來叫人心碎!
?
望岳
杜甫
岱宗夫如何。齊魯青未了。造化鐘神秀,陰陽割昏曉。蕩胸生層云,決眥入歸鳥。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。
賞析
這首詩的題目是“望岳”,全篇緊緊抓住“望”字寫景,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“高”字。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、高大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(xiàn),令人如親臨其境。故此《望岳》一詩,成為描寫泰山的佳篇,被人們傳頌不絕。
全詩大氣磅礴,筆力雄健,抒發(fā)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。
?
送 別
王維
下馬飲君酒①,問君何所之②。君言不得意,歸臥③南山陲④。但去莫復問,白云無盡時。
賞析
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。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,然而細細回味,卻是詞淺情深,含義深刻。此詩的開頭兩句敘事,寫飲酒餞別,以問話引出下面的答話,過渡到寫歸隱。三、四句“不得意”三字,不僅交代友人歸隱的原因,表現(xiàn)他失意不滿的情緒,同時也從側(cè)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(xiàn)實憤懣不平的心情,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一把鑰匙。五、六句是寫詩人對友人的安慰和對隱居的羨慕,對功名利祿、榮華富貴的否定。這兩句表現(xiàn)了作者很復雜的思想感情:既有自己對友人的安慰,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;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,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。
送綦毋潛落第還鄉(xiāng)
王維
圣代無隱者,英靈盡來歸。遂令東山客,不得顧采薇。既至金門遠,孰云吾道非?江淮度寒食,京洛縫春衣。置酒長安道,同心與我違。行當浮桂棹,未幾拂荊扉。遠樹帶行客,孤城當落暉。吾謀適不用,勿謂知音稀。
賞析
這是一首勸慰友人落第的詩。
落第還鄉(xiāng)之人,心情自然懊喪。作為摯友,多方給予慰藉,使其覺得知音友人是極為重要的。全詩著意在這個主旨上加以烘染,有敘事,有寫景,有抒情,有感慨,有勉勵。寫景清新,抒情柔蜜,感慨由衷,勉勵摯誠,吟來令人振奮。
青 溪
王維
言入黃花川,每逐青溪水。隨山將萬轉(zhuǎn),趣途無百里。聲喧亂石中,色靜深松里。漾漾泛菱荇,澄澄映葭葦。我心素已閑,清川澹如此。請留磐石上,垂釣將已矣。
賞析
本詩寫了一條無名的溪水,描寫了溪水及周圍的景色,有動有靜,有聲有色?!肚嘞肥峭蹙S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,體現(xiàn)了王維山水詩的特色。
渭川田家
王維
斜光照墟落,窮巷牛羊歸。野老念牧童,倚杖候荊扉。雉雛麥苗秀,蠶眠桑葉稀。田夫荷鋤至,相見語依依。即此羨閑逸,悵然◎吟式微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安逸自然的農(nóng)家生活圖景,由景抒情,抒發(fā)作者對農(nóng)人生活的羨慕及歸隱田園的渴望。
第一句點出這幅圖景的時間與地點。“斜光”,生動傳
神地表現(xiàn)了傍晚夕陽的特點。“墟落”,就是村落,西下的夕陽給村中萬物染上一層淡淡的金黃。只此一句,無形中烘托出鄉(xiāng)間生活安寧祥和的氣氛。放牧歸來的牧童或跟在羊群后,或騎在牛背上,驅(qū)趕羊群回家去。在領(lǐng)頭羊的帶領(lǐng)下,這支隊伍有條不紊地行進,只有吃飽的小羊“咩咩”叫著在其中躥來躥去,打亂了隊形,或是停下來聞聞路邊的一叢野草就又緊跑幾步跟在隊伍后面。這歡快的場景被詩人看在眼里,他目送著這支隊伍,直至它們緩緩沒入深巷。接下來兩句,寫老爺爺開始牽掛放牧未歸的孫兒,于是拄著拐杖佇立在柴門旁夕陽中,面朝著孫兒歸來的方向。在柴門外倚杖而立的老人形象,本身就給人一種安逸淡然之感?!耙袄稀眱删?,道盡農(nóng)戶人家濃郁的親情,這種樸素的鄉(xiāng)村生活,讓在宦海沉浮中身心疲憊的詩人羨慕不已。全詩用白描手法,描繪了渭河流域初夏鄉(xiāng)村的黃昏景色,清新自然。
西施詠
王維
艷色天下重,西施寧久微。朝為越溪女,暮作吳宮妃。賤日豈殊眾,貴來方悟稀。邀人傅脂粉,不自著羅衣。君寵益嬌態(tài),君憐無是非。當時浣紗伴,莫得同車歸。持謝鄰家子,效顰安可希。
賞析
這是一首借詠西施而別有寓意的詩。此詩的首四句寫西施有艷麗的姿色,終不能長久貧賤。次六句寫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寵愛,就身價百倍。末四句寫姿色太差者,想效顰西施是不自量力?!俺癁樵较?,暮作吳宮妃”寫出了人生浮沉全憑際遇的炎涼世態(tài)。歷來詠西施的詩篇不勝枚舉,而王維這首詩可謂獨出心裁,別有新意。此詩借寫西施而寫世態(tài)炎涼,語雖淺顯,卻寓意深刻。
結(jié)尾兩句,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,想改變并沒有用,有什么必要效顰?
沈德潛在《唐詩別裁集》中說:“寫盡炎涼人眼界,不為題縛,乃臻斯詣?!贝搜灶H是。